【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一些树木,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2、知道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我们身边的树——回忆交流周围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树
1、教师出示汉字“树”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在哪里看见过树?
小结: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和家里都会有树,是啊,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2、认识各种常见的树
提问:这些树中,你认识哪些树?
3、引导幼儿对于常见的柳树的`思考
提问:柳树发芽的时候,说明什么季节来了?柳树在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小结:原来柳树是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到了冬天就变得光秃秃的。
二、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树的一般分类,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过渡语: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都发芽了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那你知道还有哪些树和柳树一样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吗?
1、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
提问:看看这里哪些树是落叶树?
过渡语: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是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叫常绿树,就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松树。
提问:看看还有哪些是常绿树?
2、比一比常绿树落叶树树叶。
提问:这里有两种叶子,一种是常绿树,一种是落叶树,请你看一看,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常绿树)的显著特征:叶厚、正面色深、有光泽。
小结:瞧,无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认识它,但是只要它的叶子是比较厚,颜色深,表面有光泽,我们就可以判断,它一般就是常绿树。
3、区分香樟树的归属。
(1)出示香樟树的叶子:这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的叶子?
(2)出示香樟树满地落叶的照片:你认为香樟树是常绿树吗?为什么?
小结:香樟树一年四季都落叶子,但是,它落了叶子之后,马上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尽管不停地落叶子,但一年四季它满树都有茂密的叶子,它是常绿树。
三、树的作用——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多种树的好处
1、树有什么作用
(1)你知道树有什么作用吗?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小结:树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果树带给人们很多好吃的果实,人类离不开树木。
2、怎么保护树木
(1)那平时,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我们身边的树呢?
小结:
我们不能随便砍树,在树上乱刻乱划,其实我们还把每年春天的3月12日作为植树节,种下很多树木,让树木也像人类一样,一代代繁衍下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制作原理:
利用重心移动的原理(电池滚动而带动外壳翻转)。
材料:
废旧1号电池、硬卡纸、双面胶。
制作方法:
1.将长20厘米、宽7厘米的硬卡纸围成圆筒状,再用双面胶粘贴固定。
2.将其中一个筒口用长8厘米、宽5厘米的纸封住。
3.在圆筒内放人电池,并用同样方法封住另一个筒口。
4.用水彩笔在圆筒上画一个站立的小人(图①)。
玩法:将玩具放在斜坡上滚下来,筒上的小人会不断地翻跟斗,非常有趣。
平衡玩具(大班)
制作原理:平衡原理
材料:细铁丝、橡皮泥或乒乓球、硬卡纸、笔。
制作方法:1.将一根长20厘米的细铁丝弯曲成M状,然后在铁丝两端插上乒乓球或等重的.橡皮泥(图②)。
2.把画有小动物头形的硬卡纸贴在铁丝上(图③)。
玩法:可放在手指或笔上摇晃着玩,体验平衡的神奇。
注意:必须符合力臂相等和两边物体等重这两个条件才能平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纳入到学前教育幼儿园的课程中,往往看似常见、简单的小事,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教育价值。“糖不见了”这种现象在幼儿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但是幼儿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这种现象后的科学道理。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提供一次实践操作的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活动准备:
1. 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红糖粉。
2. 温水、小口杯、小勺、糖、盐、橘子、草莓奶粉等饮料粉。
教学过程;
一、 以游戏活动引入主题。
1.玩游戏"做客"老师以主人的.身份说:小客人请进,请喝水。
2.幼儿品尝糖水和盐水,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
3.老师示范小实验:糖和盐不见了。
T:小朋友看,老师把糖放进水里糖在吗?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么糖不会不见呢?
C:有一点糖不见了。老师你摇一摇
C:用筷子搅动,妈妈做糖水给我就是用筷子搅动的
T:好,我用筷子来搅一搅看看有什么变化。
C:哦,糖越来越小了,
C:糖不见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没有了。
C:跑到水里去了?
T:糖在水里就会不见了,这是糖"溶解"了。那盐呢?
C:盐也是溶解了。
C:糖和盐溶解在水里就成了糖水和盐水了。
C:那放进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儿实验活动。
1.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T:除了糖和盐,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东西也会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纸,汤勺......会溶解。相片、笔、鞋子、 花、小动物、布娃娃......不会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师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溶解的哪些是不会溶解的呢?
2.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想并记录。
C:"我想沙子会溶解,""方糖也会溶解""豆豆不会溶解"......
T:请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你的记录纸上。
C:"老师我猜想味精不会溶解,""我认为沙子不会溶解""我猜小米会溶解,这样它才会变成米饭的"......
T: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拿实验材料一一试一试。
3.幼儿做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及发现。
4.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及发现。
三、延伸活动:
1.制作饮料。
T:小朋友在刚才的实验中已经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变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饮料粉放在水里会变成什么呢
C:"会变成饮料""变成草莓饮料""变成橘子水"......
T:我们现在就来制作饮料。
幼儿动手做饮料。"老师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还没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
课后反思:
溶解的主题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甚至会起泡泡,这引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实验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团圆、压扁的技能,能运用这些技能来塑造简单水饺的形象,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2.继续培养幼儿对泥塑的兴趣及泥塑活动的常规。
3.使幼儿喜欢参加泥工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我们中国有一个节气叫“冬至” ,你们知道“冬至”吗?
2.让幼儿简单了解冬至的来历。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为何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3.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亲自做饺子给爸爸妈妈吃呢?
好,老师现在就交小朋友们怎么做饺子,但在做饺子前我 们要先检查看看小朋友的'小手干不干净呀?
(哦,你们的小手都太脏了,让我们去洗洗吧)
还有老师还要说一下我们做的饺子不是真水饺而是用橡皮泥做的饺子,所以我们能不能吃啊?
二、制作过程
1.请小朋友拿一块自己喜欢的橡皮泥,然后跟老师做团团….拍拍….擀擀
咦!饺子皮做好了。
2.小朋友做好了饺子皮然后做什么呢?
(幼儿,饺子馅……..)
小朋友都吃过什么馅的饺子?
好,那你们就挑你们最喜欢的橡皮泥做饺子馅.
3.教师以一边讲解示范一边来回帮助孩子完成制作.
4.制作完成后,小朋友们做的饺子可真好呀!
三、结束
展示交流幼儿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制作会“走”的盒子,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弹性,学会简单制作玩具的技能。
3、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养成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的好习惯。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纸盒、绳子、曲别针、录音机、酸奶盒。
【活动过程】
引入: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随意地走入教室。教师提问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讨论各种各样动物行走的样子。
教师出示一个会“走”的纸盒,提问:这个纸盒怎么会自己“走”呢?看一看,纸盒里有什么秘密?
(1)纸盒里有橡筋。
(2)纸盒里还有橡皮泥和曲别针。
做会“走”的纸盒。
选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间,捏成一个小圆球,圆球表面要光滑。将带有橡皮泥的橡筋两端,分别穿入纸杯口两边的小孔里,分别用曲别针固定橡筋。用手转动橡皮泥将橡筋拧紧,放在地上,纸盒就会“走”起来了。
想一想,说一说。
(1)橡筋拧紧了,一松纸盒就走了。
(2)橡筋有弹性。
(3)像我的弹弓一样,一拉就将橡皮泥弹走了。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活动,感觉过程轻松、自然、和谐,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获得了有关分类、语言、科学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观察比较黄豆芽与绿豆芽的不同特征,区分黄豆芽与绿豆芽。
2、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营养,教育幼儿乐意吃豆芽,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难点:
能观察比较黄豆芽与绿豆芽的不同特征,并区分黄豆芽与绿豆芽。
教学准备:
1.黄豆芽,绿豆芽若干,小脸盆,每组一个,黄豆种,绿豆种若干,人手一份碗筷。
2.多媒体课件《豆芽的营养》。
3.烧熟的黄豆芽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了解豆芽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春天到了小草都发芽了,小豆子也发芽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豆芽,请小朋友来猜猜它们是什么豆发出的芽?你是怎么知道的?
1.幼儿观察桌上的两种豆芽,并交流自己的观察。
2.教师小结:这种细细的,芽的头上有两瓣绿颜色的芽叶的是绿豆发出来的芽,我们叫它绿豆芽。这种芽的茎茎粗一点的,头上有两瓣黄颜色的芽叶是黄豆发出的芽,我们叫它黄豆芽。
二、引导幼儿尝试分豆芽,进一步了解黄豆芽与绿豆芽的'特征。
1.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黄豆芽和绿豆芽,可是它们混在一起,我请小朋友们来把它们分出来,送到各自的家里,把分出来的黄豆芽和绿豆芽分在你的两个点心盆里,边送边说:“黄(绿)豆芽,我送你回家。”
2.幼儿尝试分豆芽,教师巡回指导。
三、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乐意吃豆芽。
1.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
师:“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黄豆芽与绿豆芽,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可以吃)对呀,黄豆芽和绿豆芽都可以当菜来吃,它们的营养可丰富了,那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营养呢?请小朋友来看一段录像,看看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
2.讨论课件内容,了解豆芽的营养。
师:“你们看了录像知道豆芽有什么营养吗?”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因为豆芽是豆子发出来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与维生素C。在春季维生素B与维生素C会大量缺乏所以在春季要多吃豆芽以补充维生素B与维生素C。所以,我们小朋友不能挑食,要多吃豆芽。
四、请家长来烧制豆芽,幼儿品尝豆芽,体验豆芽的美味。
师:“豆芽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啊?你们吃过哪些用豆芽做的菜呢?今天我们请XX的妈妈来为我们烧一盘营养丰富的韭菜炒绿豆芽,老师这里已经有做好的黄豆芽请小朋友先来尝一尝,我们一边吃一边看着XX的妈妈来烧菜,好吗!”
五、父母与幼儿一同品尝豆芽菜,体验活动的快乐。
1.师:“小朋友们豆芽好吃吗?你们爱吃吗?豆芽有着丰富的营养,我们大家都爱吃。这么有营养的菜该和我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现在小朋友拿起你的碗去喂给你的爸爸妈妈吃,好吗!”
2.幼儿和父母一同分享食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点子记录的方法统计送各种礼物的人数。
2、能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礼物图片、统计表每组一张,大统计表一张、铅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我给妈妈送礼物。
1、教师:小朋友,平时妈妈照顾我们非常辛苦,你们想不想送一份礼物给妈妈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礼物,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礼物?请幼儿看看礼物,一共有几种礼物?(8种)8种礼物,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出示数字8)
2、那谁来说说,你想送给妈妈什么礼物?
3、幼儿挑选一样自己最想送给妈妈的礼物。
二、计礼物数量。
1、你选了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2、我们每个小朋友送的礼物都不一样,有什么好办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全班送围巾的有几个人,送项链的有几个人呢?幼儿说一说。
3、出示统计表
(1)师:老师请来了一张统计表帮忙。小朋友,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统计表上面都有些什么呢?
(2)幼儿认识统计表:上面一排是礼物,统计人数,中间的`这一段格子是让你把礼物贴到礼物标记的下面。比如:你们组有一位小朋友选了包包送给妈妈,就把礼物贴在包包的标记下面的格子里。另一位小朋友选了项链,那他应该把礼物贴在哪里呢?(项链下面的格子里)等你们组所有小朋友的礼物都贴好之后,选一位小朋友用点子记录送各种礼物的人数。记录在下面一排的格子里。
4、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5、展示小组统计表,教师再统计。
(1)看看,第一组小朋友的统计表,送妈妈围巾的有几个人呢?送项链的有几个?
第二组小朋友来说说看,你们组的统计结果。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第三组小朋友的统计结果。
(2)除了看礼物,还有什么办法知道第四组有几个人送了围巾,有几个人送了项链呢?(教师将礼物部分用白纸遮掉,引导幼儿看点子)
(3)我们全班送妈妈围巾的一共有几个人呢?我这里有一张大的统计表,我们一起把每组统计的结果都汇总到这张大的统计表上吧。
请个别小朋友说说全班送花朵的有几个人。记录在哪里?试试看。点子汇总好了之后,教师用数字统计。
(4)比较一下,送哪种礼物的人数最多,送哪种礼物的人数最少?
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记录了送每种礼物的人数,有了统计表,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我们班里有几个人选了围巾,几个人选了项链,有了统计表可真方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园实地探寻蚂蚁、观察蚂蚁,对蚂蚁的生活环境、蚁穴感兴趣。
2、感受寻找蚂蚁、观察蚂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找到一处蚂蚁较多的地方,准备好一点饼干屑。
2、蚂蚁生活环境的图片。
3、幼儿用书第3册第4-6页。
活动过程
(一)蚂蚁在哪里?
教师提议去幼儿园里寻找蚂蚁、
教师:我们的自然角里有一位新朋友小蚂蚁,你们知道蚂蚁生活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蚂蚁到底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幼儿园的空地上,找一找蚂蚁的家吧!
(二)蚂蚁的足迹
1、实地观察蚂蚁
教师:这附近有许许多多的蚂蚁,现在请小朋友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来找一找小蚂蚁,看一看小蚂蚁住在哪里。老师这里有一些饼干屑,等下请小朋友们分组找一块空地,撒在空地上。过会儿,你就能发现蚂蚁,并跟踪到它们的家在哪里了。
2、幼儿分自由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幼儿爱护小蚂蚁,不要踩到小蚂蚁。
(三)我的蚂蚁朋友
1、回到教室,讨论观察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发现蚂蚁的家了吗?它们的家到底在哪里?
2、分组上前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提醒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来讲述,并引导幼儿简单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如:小蚂蚁生活在洞里,洞口是一个拱起的'小土士丘,像火山那样中间有个洞。洞的旁边都是小草,旁边的泥土非常干燥……
3、教师小结:原来,小蚂蚁喜欢在地下挖洞筑果,它们的家有好听的名字叫一蚁穴。它们通常把家安在比较干十燥的土壤中,我可以在树根草从、在地方找到它们的家。
(四)蚂蚁的家园。
1、 观察幼儿用用书,进一步认识地下蚂蚁王国。
2、 蚂蚁在底下的家,到底是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6页,说说蚁穴的内部形状又如有许多的小房间,鼓励幼儿大胆猜每个“房间”的不同用途。)
3、小蚂蚁在里到是怎么引活的呢?这一个个的小“房间分别是什么用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答案,下一次我们来分享答案,好吗?